来源:网络  文章作者:郑宇

人民教育出版社 郑宇

 
 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,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还是比较强调的,无论是名家的论述,还是历次课程标准,都有提及。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,叶老在《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》一文中指出:现在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,而不该用单篇短章……退一步说,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,把单篇短章作辅佐。”叶老的这个主张,是同他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、任务、教学原则等等的精辟见解密切联系着的。在他看来,指导学生读“整本的书”,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方面,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;另一方面,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,提高阅读能力,锻炼思维能力。但是,建国以来,整本书的阅读被忽视。

 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,如果只停留在单篇短章的阅读而不关注整本书的阅读,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会很高,也不全面,不能算真正学会了阅读。因为篇章固然便于精细研读,但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这样精细研读的机会并不多,更多的是阅读相关书籍,讲究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。又因为篇章短小,学生只读篇章,眼光往往受到局限,遇到篇幅较长、部头较大的书籍,就不容易驾驭,不容易做到钩玄提要,取其精华。何况在通常情况下,整本的书同篇章相比,知识的容量总要大些,思路的拓展总要复杂些。比如,在《草船借箭》这篇课文中,学生感受到的是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,心中妒忌,才千方百计想办法陷害他,但阅读《三国演义》原著,我们可以看到,周瑜决意要除掉诸葛亮,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,他是想为东吴今后的发展扫清道路。这些不断深化的认识,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,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用的。

  可喜的是,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,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“读整本的书”。不过,在义务教育的不同学段,分别该读哪些书,读到什么程度,课程标准缺乏具体阐述。我们认为,小学阶段整本书的阅读指导,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上,引领他们从此以后,在学习和生活中去亲近书籍、去阅读书籍。在教材编写上,关于整本书的阅读,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尝试:

  一是设立专门的栏目──“课外书屋”。

  实验教材加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计划性,在高年段配合单元专题设立“课外书屋”这一栏目,每册安排两次。以重点推荐一本、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,推荐、介绍课外阅读的书籍。例如,五年级上册在“说明性文章”单元,推荐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?比安基的《森林报》以及其他中外科普名著,如,高士其的《细菌世界历险记》,李四光的《穿过地平线》,贾兰坡的《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》,法布尔的《昆虫记》;在“父母之爱”单元,推荐脍炙人口的世界著名漫画集《父与子》。五年级下册在“永远的童年”单元,推荐阅读高尔基的《童年》以及表现中外伟人、名人童年生活的书籍;在“中国古典名著之旅”单元,推荐阅读《西游记》等等。

  “课外书屋”推荐的书,大都来自课程标准“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”中所推荐的书目,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。为了切实发挥读整本书的功效,读书前后,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“指导”和“考查”。叶圣陶和朱自清合作编写过一本《略读指导举隅》,这是一部专供教师参考用的、指导学生读“整本的书”的教学用书。书中介绍了五个方面的内容:一是版本指导;二是序目指导;三是参考书籍指导;四是阅读方法指导;五是问题指导。这几个方面的指导,可供老师们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参考。为了提高阅读效果,帮助学生养成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的习惯,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做好读书笔记。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多种,如,以摘抄为主的,以发表感想为主的,以评价作家作品为主的。老师可根据学生需要介

|<< << < 1 2 > >> >>|


·上一篇文章: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
·下一篇文章: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指导与探索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 http://www.zxxcn.com/news/kwyd/105161036175JH6BAIEFDDEGD7FC987.htm


【相关内容】

善政还是恶政:教育部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利弊得失分析

余建祥

教育部: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

佚名

清华大学要面向全球招“初中生”了,哪些学生才有资格报考?

佚名

戴立益:“减负”是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

佚名

美国多所高校面临倒闭,中国留学生迎来坏消息,家长欲哭无泪

佚名

俄罗斯推进学生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工作

佚名

印度学生将可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学位

佚名

半个月内三名学生跑步猝死,都是口罩惹的祸?

佚名

开学第一天,国外中小学生是怎么过的?

陈沁涵

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:培训机构应该为学生减负服务

王聪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