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 文章作者:佚名

    孟宪承(1894~1967),中国现代教育家。江苏省武进县人,1894年9月21日生,1967年7月19日病逝于上海,终年73岁。孟宪承早年毕业于南洋公学中院和圣约翰大学。1918年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,专攻教育学,获教育学硕士学位。1921年又赴英国在伦敦大学研究生院深造。

    他毕业从事教育工作,献身教育事业。曾先后在圣约翰大学、光华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、东南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湖南国立师范学院等校任教,并一度担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秘书长、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校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、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局长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。曾当选为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上海市第三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,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。他对文、史、哲等学科具有很深的造诣,通晓英语、法语,晚年刻苦学习俄语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即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,接受唯物史观,因此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,作出了贡献。他的学术研究著作,除占有充实资料外,更具有科学的识见。他很重视教育理论研究,并强调深入教育实践,为了研究民众教育,他曾亲自创办和领导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,进行各种教育实验研究。在教育理论方面,他已出版的专著有:《教育概论》、《教育通论》、《教育史》、《西洋古代教育》、《大学教育》、《民众教育》、《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》、《中国古代教育文选》等。并曾编写《教育哲学》、《中国教育史》、《外国教育史》等教材。此外还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名著多种:如J.杜威的《我们怎样思维》(中译本名《思维与教学》)、W.H.基尔帕特里克(旧译克伯屈)的《教育方法原论》、B.H.博德的《教育哲学大意》、《现代教育学学说》、《教育心理学辨歧》等。

    在办学指导思想上,他认为大学是最高的学府,大学的理想应该包括"知识的创获"、"品性的润溶"和"民族的社会的发展"。他强调培养师资,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是办好大学的根本。他主张大学应加强基础教学,掌握坚实的、广博的基础知识,不宜过早地分专业,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优良的校风和学风。他治学谨严,一丝不苟。建国初期华东师范大学创办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班,他对研究生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,认为从事中国教育史的科学研究,必须经受严格的基本训练,如文献资料的掌握,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与方法的学习,外国语文的训练等。在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影响下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和研究人才。


·上一篇文章:幼儿教育家陈鹤琴
·下一篇文章:一代宗师——蔡元培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 http://www.zxxcn.com/news/jyzj/10542122511D71C4F791H7JE493F4.htm


【相关内容】

2021中国大学排名发布 北京大学连续14年夺魁

佚名

艺术修养对于中国人来说为什么非常重要?

北野

美国欲驱逐3000名中国研究生,还将冻结中国官员和企业在美资产?

佚名

2020中国大学排名发布!南大超复旦,浙大第三

佚名

美国多所高校面临倒闭,中国留学生迎来坏消息,家长欲哭无泪

佚名

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来了!这份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你不可不知

佚名

俞敏洪:未来中国教育市场发展 必然是地面教育和在线教育双向发展

佚名

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:培训机构应该为学生减负服务

王聪聪

“一带一路”(中国·兰州)首届文化艺术教育发展论坛在兰举行

郭秀睿

溺水是中国青少年第二大杀手 仅次于汽车

佚名